close
到南部朋友家作客,主人如果要煮麵招待客人,可能還會先問一下「一柳甘有夠?」

有趣的數麵單位

台語中的「一柳」,翻譯成國語大概就是「一卷」「一團」或「一份」,是個衡量食量的粗略單位。

要說的,就是也被稱為「柳仔麵」的關廟麵。

一到夏天,到處都可以看到掛著販賣「關廟鳳梨」的牌子。關廟又被稱為「鳳梨之鄉」,所產的鳳梨銷遍全省。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外界比較少知道、可是更為有趣的特產,那就是「關廟麵」。

在強調315鄉每個鄉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前,關廟所產的麵沒有特別的名稱,只是簡單的被當地居民稱為「大麵」、「生麵乾」、或「柳仔麵」。從台語的名稱多少可以看出來它的特質,不同於一般製麵廠販售的麵條通常是溼的,不耐久放,這裡的麵條以曬成麵乾的型式發售,方便保存,而且已事先把一份的份量卷好,要煮麵的時候只要算好幾個人要吃幾「柳」,拿出來丟進鍋中煮開就好。

關廟麵的迷人所在

要說麵條,台灣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每個鄉鎮至少都有一兩家製麵廠,關廟麵何德何能值得被提出來大書特書?

我個人很喜歡它的幾個特色。首先,這種麵乾耐久煮,對於我這種習慣同時料理好幾道菜的人來說,比較不會手忙腳亂。其次,這種經過日光乾燥過的麵條,煮出來的麵口感特別香Q彈牙,還可以拿來充當義大利麵條的代用品。最後,真正的關廟麵到現在還無法完全機械化製造,每當晴天出大太陽時,一整排裝滿了麵條的籮筐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藍天晴空,白雲與白麵互相輝映,是一副非常美觀的景象。

以前沒有冰箱、沒有防腐劑,食物想要長久保存,不外乎醃製曬乾幾種方法,最早的關廟麵可能也是因此而來。然而南台灣強烈的日照與靠近山區的山風吹拂,卻使得這樣製作的麵條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口感。在麵條剛做好還是溼軟的情況下,用手將它折成固定的形狀,然後放到竹製的籮筐裡面,移到廣場上曬太陽。

一般來說,大約要曝曬兩天,而且要時時記得翻面,這些都還必須用人工進行,雖然也有某些大型製麵廠製造名為關廟麵的麵乾,不過為了追求最大利潤,工廠都是直接乾燥成型,味道上也就有所差異。在完全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這種經過充分日曬的麵乾也可以自然的保存六個月。

不過也因為這種產品跟手工麵線一樣,都是很標準的看天氣吃飯的產品,所以做這行的,每個人都練就了一身氣象播報員的好本領,看看天色、看看今天的雲長得甚麼樣子,跑的多快,大概就可以知道今天的天氣如何。前一陣子陰雨連綿,整個地區的麵條產量就大幅下降,可是售價還是保持在每包五台斤110~150元上下。

下次如果到這一帶,除了鳳梨、筍子以外,還可以買包關廟麵回去試試看哦。

 

轉載自: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20070724/3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香醇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