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員工多少都曾遭遇過類似的狀況:聯絡客戶時,總是先撥其公司分機或手機、或是查看Yahoo、MSN或AOL等即時通訊狀態,倘若仍無法聯絡上對方,則再寄封E-mail。這種不斷嘗試找出對方「通訊設備」的情形,反而讓溝通效率大為降低,如果能將這些通訊方式加以整合,不但可為使用者帶來更高的便利性,也能降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延遲狀況。
 

有感於通訊系統架構日趨紛雜,不僅企業積極規劃與部署整合通訊(Unified Communications;UC)平台系統架構,各家設備服務供應商,如微軟(Microsoft)、北電(Nortel)、AVAYA,以及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等,亦不斷推出相關產品,其中,台灣微軟預告於11月正式推出UC主力產品-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OCS 2007),主張進一步強化企業即時傳訊、使用者狀態、視訊會議(Vedio Conference)及網路電話(VoIP)等協同作業功能。

多數企業主與MIS人員都知道,整合通訊技術打破了語音、電子郵件、通訊會議、影音及即時通之間的壁壘,進一步提升企業溝通效率,不過,欲達成整合通訊的目的,必須先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即是將目前使用的通訊工具,轉而在IP網路架構上進行,因此,完備的網路基礎建設 (Network Infrastructure)成了企業導入整合通訊背後的重要推手。當通訊方式全面轉向IP化時,這些網路基礎設備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企業底層的網路基礎架構做得不好,可想而知,在IP網路上執行的各種通訊品質與溝通效益,自然難以顯現。

由於整合通訊涵蓋多種應用與系統,企業必須了解,頻寬足夠並不等同於高品質,若要享有較佳的通訊效果,就必須做好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管理。事實上,許多在大規模企業當中理應擁有的機制,例如可避免流量壅塞、維護通話品質的QoS,台灣中大型企業不見得會採行,通常的狀況是,企業在導入通訊IP化時(以導入VoIP為例),或許礙於預算考量,往往先求能用就好,而缺乏完善的規劃,直到後來發現通話品質出現斷斷續續等難以接受的狀況時,只好忍痛再投入更多的成本,以更換基礎網路設備,如此一來,反而造成企業組織在管理與維運上的重大負擔。

因此,如果企業有意導入整合通訊系統,MIS人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導入前先檢視自家網路基礎架構是否足以支援各項應用,並從中找出應該增加或改進的項目,例如調整網路頻寬、流量管理、以及服務品質等。假設某企業的網路結構屬於老舊體質,此時整合複雜程度較高;反之,若企業原本即具備完善的網路架構,此時僅需要在既有設備上進行微調即可。

整合通訊伴隨著鋪天蓋地的強力宣傳,姑且不論其最終效果如何,企業MIS對於相關產品的熟悉度、理解度與掌握度都還不夠,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只知道UC能為企業帶來即時溝通的效益,但卻對其深層次的網路架構需求一知半解。無論如何,唯有打好企業網路架構的基礎,才能發揮任何1項IT投資的整體價值及效益。

資料來源:http://oa.digitimes.com.tw/ShowNews.aspx?zCatId=A12&zNotesDocId=0000066678_B745NL7VMP6YCP69LLRZ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香醇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