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是用來將網路的資訊, 使用在電腦之間傳送的基本設備, 路由器的工作在於 OSI 模式第三層(網路層), 用來決定資料傳遞路徑的設備. 我們使用的IP協定就是藉由路由器將不同的IP位址連接在一起. 網路上的資料分成一段一段的封包packet, 而這些封包要指向何處便是由路由器來決定的, 路由器會根據資料的目的地, 指示正確的方向, 計算評估最便捷有效率的路徑來傳輸資料, 也就是說路由器要為封包做最佳化的工作, 找出最適當的路徑. 路由器通常最少會有兩個介面, 而這兩個介面分別區隔不同的IP網段. 例如IP分享器有WAN和LAN兩種介面, 區隔WAN的實際IP與LAN的虛擬IP網段.

何謂"OSI"模式

OSI是 "開放式系統連接" 的縮寫, 是由 "國際標準組織" (ISO)於1983年所制定, 稱為OSI/ISO. 該標準共有七層, 每一層均分別負責資料在網路中傳輸的一定步驟.OSI通訊分成七層的原因是讓用戶更方便的使用網路, 當用戶在上層作業時, 可以不必理會低層的運作.

  • 七層架構

    第七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第六層 表達層(Presentation Layer)

    第五層 交談層(Session Layer) 第四層 運輸層(Transport Layer)

    第三層 網路層(Network Layer)

    第二層 資料連接層(Data Link Layer)

    第一層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OSI七層架構排列

  • 實體層

    是OSI的最下層, 主要負責處理由硬體設施(如網路卡、傳輸媒介)送來的訊號, 例如依傳輸媒介電器特性轉換電壓、脈波數... 等, 此訊號單位是"Bit"(0 or 1).
  • 資料連接層

    是OSI的第二層, 它將實體層傳來的0 、 1訊號組成"資料框"的格式. 該層主要係負責資料在網路中傳遞的交通管制, 例如何時送出資料、傳送過程中如何偵錯、如何復原... 等; 該層也定義了Ethernet、ARCnet、Token Ring… 等網路.
  • 網路層

    是OSI的第三層, 主要係規劃資料在網路中最佳的傳輸路徑, IP、IPX...等網際通訊協定及在此層定義的. 在一單一網路中, 只要有"節點位址"即可將封包送達目的地; 但在一網際網路中, 除了節點位址外, 還要有"網路位址"才行, 此位址是由網路層所賦予, 因封包在網際間傳輸的路徑不只一條, 該層的另一項功能即是在各封包送達目的後再將其重新組合回原來的順序.
  • 運輸層

    是OSI的第四層, 主要係監督兩節點在建立聯繫的狀態下, 將資料安全無誤的送達目的地, 若資料在傳送過程中發生遺失、錯誤、重複等問題, 本層能立即偵測並更正.
  • 交談層

    是OSI的第五層, 主要係負責兩節點在正式通訊前的會談, 例如兩節點欲正式通訊前, 需先講好所用的通訊協定為何? 通訊模式為何(全雙供或半雙工)? 如何偵錯及復原? 兩點如何結束通訊… 等.
  • 表達層

    是OSI的第六層, 主要係負責將資料轉換成電腦或系統程式所看得懂的格式, 功能包括有字碼的轉換, 資料的壓縮與擴張(extract).
  • 應用層 是OSI的最頂層, 主要係擔任用數之應用程式與網路間的溝通介面, 使應用程式能很方便地與網路交談. 電腦廠商常將一些服務性質的應用軟體置於本層內, 例如 FTP(檔案傳輸)、TELNET(虛擬終端機)及SMTP(電子郵遞)等均是建立在本層上的.

資料來源:http://pesotaiwan.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entry&_c=BlogPar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香醇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